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818的家园-论坛(三线军工厂人的家园),欢迎您的光临!让我们共同来建设三线人的网上家园! (http://818jy.com/index.asp) -- 818的回忆 (http://818jy.com/list.asp?boardid=5) ---- 818家园一上龙坑 鞠敏(22)(818的回忆625) (http://818jy.com/dispbbs.asp?boardid=5&id=10443) |
-- 作者:说话好听 -- 发布时间:2017/8/6 13:43:20 -- 818家园一上龙坑 鞠敏(22)(818的回忆625) 818家园一上龙坑 鞠敏(22)(818的回忆625) 上龙坑依山傍水而筑,建筑风格和寨下相似,一幢房子四上四下共八户人家,青砖红瓦。这两个家属区集中了老军工和支内职工及福建、江西的复員军人的家属及随迁子女。分房时按人数的多少分配大、中套房。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卫生设施,三个家属区都是这个问题,日常的方便成了不方便。从寨下到上龙坑的公路上可以看到上龙坑的全貌,靑砖红瓦的小楼掩映在绿荫中,远处的青山仿佛连着湛蓝的天空,是那么的深邃辽远,伫望之际烦忧己被融化心中充盈清朗。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感悟生命最深沉的声音。梅陂河对岸成片的桔树林翠绿的叶下开着象牙白似的桔花,花韵带着清香在空中飘撒,林中的小鳥在欢快地嬉戏鳴唱,有时突然乍飞划出霞光一道,扇动晨雾在桔林中流淌。一袭轻筏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滑行,一幅人的倒影在流水中紧紧陪伴,总是那么的亲近和缠绵。河边的芦苇丛中不时会有翠绿色的水鳥猛地从身边腾起,带着一串悦耳的鸣声飞向远处。春天的山峦遍布红霞似的杜鹃,红得通透和明丽,於是有了“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的诗吟。 套句时髦的话上龙坑应该是818的“商业中心”了,尽管简陋但集中了银行、邮局、粮站、商店、菜场、液化气罐和煤并供应站、农场的作衣坊及豆腐房等等。我曾去过其他三线厂包括湾里,他们那里的街道、商店象城镇化那样正規,818与他们相比较应该是简陋多了。“民以食为天”所以第一个打交道的是粮站,从山洞沿坡左弯粮站位於高坡上,建筑的形状像大仓库,里面储存着稻谷,有轧米的机器,一轧米的话机器声很响,满天飞尘需较长时间才能飘落散去。江西种的是秈米,为两季稻,轧的早米口感有糙硬的感觉,而晚米口感相对软糯,所以每当有晚米时总会尽量多买点,还好每家每户都有一只鉄箱,放上一百斤米不祘多。我们搬到三村时山洞已经建好,所以从三村到上龙坑粮站就方便了很多,起初买米用自行车拉囬来,后来发覚上、下坡很是吃力特别是买好米后,从粮站到山洞全部是上坡路,弄得不好就要翻车。所以有的人骑车绕过寨下到三村尽管远了但安全。有的干脆将米背囬来,我也是其中之一,感觉比推自行车省力多了。买得多的话就分二次背囬来。 在山里的日子都说夏季是白天酷热夜晚凉快,实际的感受并非如此,在三村一进屋就感觉是蒸笼特别是楼上的房间更是如此,南窗北门打开通风解决不了热浪的侵袭,直到下半夜才能缓解,后来干脆在阳台上放滿水作水幕,下班回家就換水这样就凉快了许多。说到水在记忆中工厂規定每户按人口计算,可以免费使用一定量的水超过則需付費,结余可延续至下月合并使用,由行政科派员抄表。在电的使用上对有职称职务的职工给予电量的补贴,这大概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举措吧。 过山洞时可以感觉季节的变化,春风在山洞穿过时有和熙的感受,而洞頂滴水速度较快,在昏暗的灯光下路面湿漉漉的,路面两旁的排水沟积滿了水,可以听到滴水的声音。夏季的风在山洞吹过时有点凉凉的感觉,使人不禁想多停留一会享受习习的凉风,洞顶滴水减缓路面也没有这么潮湿,走路时不需要注意脚下的积水。秋季山洞的风有点暖,滴水更少路面开始干燥。冬季洞口是刺脸的北风而到了洞的中间是温暖的气息,滴水基本仃止路面则是相当干燥。洞顶由于常年滴水,那些水中的钙离子逐渐形成了小的鈡乳石倒掛在洞顶上。曾用小竹子打下来一条掉到地上就碎成几段有点像珊瑚的质地,但较脆。山洞两壁毎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拱形洞,原来山洞建好之后是允许小车通行,洞壁则作为行人避让之用。后来发现人车混行比较危险,工厂在两个洞口貼了布告禁止机动车通行,但是还是有人开车进山洞,于是工厂派人在两个洞口值班并在洞囗砌方墩,这样就杜绝了人车混行的局面。 菜场原先在煤并房对面的山坳里,后来商店空出一间鋪面作菜场之用,菜的品种不祘多量也不多,基本售完就结束,去得晩的话菜就没有了。好在家属区的每家每户总会开点荒地种上蔬菜以供食用,去菜场买菜主要是作为补充品种。作为上班族不可能去上龙坑买菜,于是在黄坑广场及三村诞生了无人售菜的摊点,你只要按纸牌上写的价格将銭放入掛在篮筐上的塑料袋内即可拿上捆好的菜走路,这样一来方便不要跑上龙坑菜场,二来菜很新鲜一般不打农药囬家稍微浸泡洗净就可以炒了。商店去得较少而且也不需要买什么东西,因为不喝酒不抽烟所以与烟酒无缘,买得多的是信封及火柴用於与家里通信及生炉子。日常的调味品买得也不多,大概主要买盐吧,酱油记得是从上海买的固体酱油,方方正正一块厚约两公分左右,用时切一小块放入红烧菜肴中,颜色也蛮浓的。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化,打开以后就得放在瓶子中以防溶化。因为调味品用得不多所以后来都在商店里买了。 818和所有的三线厂一样是一个封闭式的小社会,对外联系离不开邮局,也是跑得较勤的地方,因为一个月至少给双親写上两封信吧。当时一封信从上海寄到厂里或者从厂里寄到上海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掛号信的时间更长。那时电话的普及率没有现在那么髙,在上海一般居民家靠公用电话或者里弄里的传呼电话,传呼电话需付传呼费,如果传呼站到居民家近的话而且打电话的人不多,就会将话筒搁在旁边,拿电喇叭去居民家呼叫,囬电后只要付3分銭的传呼费即可。有的不需要囬电只要传达一下口信也只要传呼费可以解决。否则就是传呼费加电话费。所以从江西厂里打长途电话到上海接通以后需要等回电的时间较长,费用就贵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发电报就方便多了,拟好电报内容(尽量简单扼要说明意思,因为电报是以字作计费)去上龙坑邮局发电报,填写好电报单邮局的老袁计算并收取费用后,拿出电报号码薄对每个字进行注脚,发电报并非想象中用发报机按鍵发送,而是用电话打到苏溪邮局再发送出去。报的是一连串的数字使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例如:洞洞要拐、拐发是要。后来才弄清是:0017、7841。但具体代表什么字就不知道了。电报的速度应该比较快的,但到达收报人手里也需要2一3天,可見当时的不方便。每遇有电报厂广播站就会指名道姓通知去邮局取电报。另外还有加急电报收费貴点可能速度会快点,現在电讯网络四通八达不知是否还有电报这一种类? 煤并供应站由孙师付带领一批农场职工机压煤并,煤并的原材料是煤及水还有少量的黄泥按比例撹拌均匀,放入机器模具中,由机器压出煤并这应该是机械化了。原来在上海毎个地区有煤球店,供应居民用的煤球及煤并,煤并是手工敲出来的,园形的底座焊着几排钢筋,园筒外壳及对应底座的面板焊着一根粗钢筋作为模具,放入撹拌均匀的原料,面板的园孔对准底板的钢筋用鎯头用力敲打,然后脱模一只只煤并就出来了,这是一个体力活,一天下来累不说浑身上下都是黒的,加上小山似的煤球堆给人黑天黒地的感觉。厂煤并站也差不多,戴的工作帽及口罩都是黒的,煤堆被风一吹就会扬起黑黑的煤尘。购完煤并,可向煤并站借用推车,到三村过了山洞就是一路拐弯下坡,为防车速过快发生側翻,将车的支撑用力按压在地上作刹车用,路上会留下白白的印痕。还车就轻松多了。农场豆腐坊主要生产豆腐、豆腐脑、腐竹,不知是心里作用还是技术问题总感觉厂外老乡挑进来的豆腐更嫩滑。平时烧的烤夫及百叶结均是上海带到厂里的干货。 商店门口的道路往梅陂河畔的方向走去,两旁都是小楼,两幢楼房之间也是与三村一样的厨房,底楼的住户与厨房之间的空地两头用竹子围起来后,就形成了天然的园落,中间毎户再拦开有了独立的空间,可以晒被晾衣、种花点草。一路下坡到底就是梅陂河了,对岸青山如黛漾漾的梅陂河水恬静而舒缓。但到了雨季再加上上游水库泄洪,那就象脱缰的野马,失去了宁静和淸澈,混黄的水势汹涌翻滚直向河床扑去,水面飘着各种杂物及树木在翻滚的河水中互相撞击,隆隆的水声震耳欲聋,宽阔的河床已经容纳不了汹涌而下的大水,于是大水肆意的涌上公路,阻断了出山的路径。它翻过河堤在桔树林中游蕩,甚至钻过靠堤的篱笆在庭院里悠晃。翻卷的河水冲向水垻急速地从埧顶跌落垻底,飞溅起的水花反晕出一片朦胧的如烟似霭的水雾,远方只見水天一色一切都在水雾之中。当肆虐的日子终于过去,梅陂河水又恢复了往常的矜持,碧莹莹的水波在阳光下粼粼闪烁,青山经过雨的洗刷显得更加青翠。 |
-- 作者:说话好听 -- 发布时间:2017/8/6 13:43:48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8/6 13:45:27编辑过] |
-- 作者:说话好听 -- 发布时间:2017/8/6 13:45:39 -- 走在四季交替的上龙坑,融汇了多少色彩和温馨。春就在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鹅黄、艳红、纯白、微紫的花叶上流淌着五彩的韵律。不知是谁家的迎春从篱笆的孔洞中探出柔软的枝条,在早春寒瑟的风中摇曳,翠绿的叶腋下开出一簇簇嫩黄的花朵,在风中飘撒着芬芳。那是报春的第一枝“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更重要的还在“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早春時节,正是釆茶髙手们釆摘的季节,为了赶在雨前、明前,纷纷寻访山野的茶树,两指轻啄一滴一滴摘取新绿。收获后就是炒制新茶,走在上龙坑空气中弥漫着缕缕茶香,那两叶抱一芯的芽尖在慢火的烘焙和手指不停的翻动炒制下“纤叶鍋中化碧螺,隐翠白毫茸满衫”。虽然它不是茶中珍品碧螺春,但它却是云雾仙子泼洒玉液琼浆,大自然用山泉林音浇灌的饋赠。噙一片唇齿生香,呡一口清甜甘冽。特别是当沸水徐徐注入茶具,那在水中慢慢浮沉舒展的新茶形美如兰花初绽,色绿似碧玉沉水,香郁像春风送馥。正如“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瑶池玉液鲜醇甘,余味不尽唇齿间”。 在乍寒乍暖、乍雨乍歇的早春季节,春雨润湿了山野,竹林中笋芽纷纷破土而出,在春雨的滋润下迅速成长,那是挖掘大姆指粗细春笋的时候,于是乎大人、小孩结伴而行,一路欢声笑语,权当踏青春游。不多時日倏地在阳台上掛出了一串串白玉似的笋环,院子里摊晒着辛勤的收获,整个上龙坑有着笋香、有着收获的喜悦。我有幸和几位師兄体验了一把,也不记得东西南北走的哪条路,就沿着梅陂河往上游走,見竹林不能随便挖掘,要分清楚何种种类的竹子,否则会带来麻烦,只能挖那种大姆指粗细的小笋,但碰到顶真的护林员也不会让你挖,好讲话的还会关照你要当心蛇的侵袭。进竹林后不仅要注意脚下以防绊倒,更需集中注意力看竹梢上是否有竹叶青蛇盘旋在上面。竹叶青有两种,一种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鲜艳的红线,比较容易发現。另一种全身碧绿和竹子的颜色混为一体不易发覚,那就要特别当心仔细覌察,如发现竹杆或竹梢上有鲜亮的红色,那是竹叶青的眼睛同时也可看到伸缩的腥红的蛇信,好像随时会攻击的姿态。尽管是早春时节,但在竹林劳作很是闷热,不多時浑身出汗,但又不敢脱衣摘?,因为上面有虎視眈眈的竹叶青蛇及不知名的虫类随时会降落下来。有了劳动成果,但一路不停地调換肩扛、怀抱的姿态很是幸苦,到宿舍后要剝笋壳耗時也很长,弄得手指生痛,好在工作在鍋炉房,剥好的笋摊在炉顶上很容易烘干,不用担心下雨晒不干而发霉。所以这段时间估计车间里的鍋炉顶上烘笋干也不得闲。 当春风轻蘸彩霞点染万蕊的季节,春在山野、在庭院伸展着绿色,吟诵直抵心灵的佛音,轻敲峰峦江河的门楣。到处可見:水涯山郭静含晖,遍野春意正葱茏的景色。在夏的催促下庭院中的茉莉、月季、栀子、太阳花、三色堇、含笑、韮菜兰、蔦萝等各类花卉、菜园旁的木槿、萱草、石蒜、石榴、柚子,山野中金银花及各种矢菊、小野菊、不知名的小花竟相开放,五彩缤纷,而篱笆上爬遍了青油油、鲜亮亮的藤蔓,藤蔓相互交织、叶片相互交叠飞落一挂绿瀑,绿瀑中开着紫色、黄色、白色的花朵,不時窜出扁豆串、丝瓜、苦瓜、佛手瓜,惹得蜜蜂恋着它们飞、蝴蝶恋着它们舞。河边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上蝉鸣一浪髙过一浪,在盛夏中“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更是“水精帘动微风起,滿院蔷薇一院香”。 秋在金桂的甜腻浓郁中走来,秋风用它轻盈的手指“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那一粒粒金黄色的花蕾含笑吐露着芬芳,犹如“雪在四出剪鵝黄,金粟千麸糁露囊”。秋意缭绕在阳台上的串串红辣椒,鲜亮得象红瑪瑙,雪里红菜骑晒在阳台上的晾衣杆上,摊哂在庭院中的木床上。而切成条的白萝卜平静地躺在簸箕里享受秋日的陽光。这是腌制的季节,当这两种蔬菜经过3天左右的翻晒开始蔫了時,就可以放在大盆里放盐用力的搓揉直到出水,然后拧干在腌制缸内一层菜一层盐码好,用洗净的大石块压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飘出清香時青青的雪里红变成嫩黃的“咸鳮”了,搭配其他的菜蔬可以炒出有滋有味的佳肴。有的将雪里红切碎放在小缸里压紧压实撒上些许高梁酒将缸囗密封,然后倒放在有水的浅盆里,保持盆里经常有水,到時一打开那真叫香,味道鲜美极了!罗卜条同样用盐搓揉腌制,喜甜的可以放一点糖精及五香粉之类的作料撒点髙梁酒压实密封到时可用喷喷香来描述,是又嫩又脆也是夏天炒毛豆的好搭挡。 庭院中的芳菊在深秋的清辉下摇曳,花韵带着缕缕清香在空中浮动,“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生蕊泛流霞”是那么清雅孤傲,在月色下袅袅缥渺。当零零星星通在室外的烟道开始冒烟時,那預示冬的来临。由于从北方来的老军工们,不习慣南方阴冷潮湿的冬季,所以将东北地区的火炉带到了家属区,听说还有个别的砌了暖坑来抵御冬季的寒冷。这个季节又是腌腊的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的阳台上掛出了腊鳮、腊鸭、腊肉、腊肠、风鸡、风鹅,在寒风中飘荡,过年的气氛开始浓厚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油炸食品的香味,炒米做冻米糖的甜腻,各种地方色彩的大饼、糕团,那糯糯的香气引人欲馋。庭院中廖廖几棵修竹在寒风中还是那么青翠挺拔,真如诗咏: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而盆栽的梅桩及种植的腊梅透过篱笆送出幽幽的清香,寒冬腊月百花尽谢唯有腊梅不畏严寒傲然独放,腊梅独特的魅力在于“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曾有诗贊梅:莫与夏荷竞日长,岂同秋菊分月光。风霜浸透出傲骨,不見严寒懒得香。 当四季再次轮回,又见小院深深绿荫浓,此刻却能瞬间凝固为永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8/6 13:45: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