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818的家园-论坛(三线军工厂人的家园),欢迎您的光临!让我们共同来建设三线人的网上家园! (http://818jy.com/index.asp) -- 818的回忆 (http://818jy.com/list.asp?boardid=5) ---- 亲近818 (http://818jy.com/dispbbs.asp?boardid=5&id=9664) |
-- 作者:华丽转身 -- 发布时间:2012/7/30 21:24:03 -- 亲近818 最早知道818,是从我的朋友“说话好听”和“水滴文化”那儿,再后来,是在井冈旅游图片网,上面有一个版块,叫“在三线工作的日子”,版主“说话好听”写的“818的回忆”,让我第一次知道了“818”,第一次知道了“三线人”。 818是一个神秘的军工厂,在江西省泰和县城一个偏远的地方。为严守国家机密,工厂对外只有一个邮箱代号818。 亲近818,先看到的是梅陂河的拦河大坝,那大坝,像一排巨大的银色水帘,很有气势。车子绕了半个圈,就看到一个小绿岛,里面的桔子树,柚子树和翠竹,就像山里的孩子一样,可着劲地生长着。小岛的旁边,是刀削一般竖立的大岩石,车子再往里面开,就看到了一些破败的家属楼和校舍。 我迫不及待地问泰和本地人康先生,这就是曾经的“818”吗?他领着我们,一路看过去,在巨大的樟树下,我挪不开步子了,我的眼睛打量着这一片大红瓦屋顶、砌的粗糙的石头墙的房子,曾经的辉煌,如今的破败,我想试着还原她当时的模样。 离开空荡荡的老房子,走在高低不平的沙石路上,我第一个反应,就是给远在上海的“说话好听”和近在吉安的“水滴文化”打个电话,告诉她们,我就站在她们曾经走过的小路上,可我还是屏住了呼吸,没有打扰她们。回忆往事,也有另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受。最好的年景,最好的时节,最好的风日,多少818人,他们把最好的青春,留在在深山里。 其实,对曾经的老地方,我也有着同样的情愫,我们单位也是一个以数字番号命名的单位,父辈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国家建设立下卓著的功勋,三次大迁移,从偏远乡村一步步迁到城市,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沙一石,留给我的回忆,也是抹不掉的。 听说818厂还很大,我们开着车,寻找818的气息。最先看到了青砖灰瓦的邮电局,这就是当年与外界联系最频繁的部门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一群远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响应号召:“一定要把三线建设好”,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全都献给了818,献给了祖国的军工事业,在这里,他们修马路,造工厂,建起了家属区,医务室,食堂,车队,电影院,篮球场,接着又有了子弟学校,邮局和银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单位,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细胞。 “说话好听”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当周边的老表点煤油灯的时候,818已经可以自己发电,有自己的水处理和水泵站了。在深山老林里,818不再是一个神秘而简单的符号,而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在顽强地完成着自己使命的一截难忘的图像和记忆。 车子在服务公司综合商店停下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砖墙上“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老标语,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从老房子里跑出来,我的镜头立马捕捉着,我清楚地知道,现在的818,最缺的就是人,最缺的就是人气。 粗大的法国梧桐树不问年岁地生长着,她的茂盛,让人看着心疼,站在斑驳的树影下,我再一次打量着马路两旁的红顶屋,打量着树下的石凳子。一位睡在竹躺椅上的老伯,看到我们脖子上挂着的照相机,以为我们是电视台的,笑着给我们让座。我说,我的朋友是当年818的,我是替她们来看看的。 离818最近的集市是30里外的苏溪镇,交通不便,来这里的人就更少。从旁边低矮的房子里走出来一位阿姨,她穿着一身蓝布衣服,趿拉着一双鞋底磨的很薄的棕色拖鞋,头发花白,嘴唇发乌,她说自己是818厂的家属工。我问他们现在怎么生活时,她郁郁地说,在这里,菜是自己种,养点鸡鸭,很少吃到荤菜。她的眼神里有祈求,也有焦虑,我理解她的心思,在这里生活的人家,搬离一家,就少一家,少一家,就少了人气,少了热闹,将来,房子,水电等,都是问题。阿姨让我们进屋喝茶,我看到她家门前晒着花生,豆角,茄子和西瓜皮,居家过着茶米油盐的日子,他(她)们天天居住在这里,是感受不到这里的荒草和破落的。 我们想亲近梅陂河,就往下走,马路尽头,一户人家在路边的树影下吃中饭,低矮的围墙上长满了青苔,墙根处种着紫背天葵,吊兰,串串红等,一个吃剩下的雪糕盒子里,也种上了指甲花。 女主人正专心削一个大梨子,吃过的饭碗放在地上,男主人光着脊背,有滋有味地吃着饭,旁边的小女孩大概有三岁多,聪颖而可爱,给她拍照,还不停地学着电视里的手势做着动作。女主人把削好的梨子给孩子吃,他们简单,安静而素朴地生活着,一问,才知道小女孩不是他们的孙女,是帮别人家带的,他们之间淳朴而真挚的举动,亲同一家。 跟着男主人来到他家厨房,想找个笔记下他家的地址和名字,回来把照片寄给他们,暖暖的阳光,照在厨房里一个简易的柴火灶上,墙壁上贴满了几代领袖的像,一个木质的钩子上挂了几块泛着油光的咸肉,他翻了几下还是没找到笔,我在脑海里强记着他的姓名和地址,我知道,这次818之行,这次遇见的人和事,在我的脑海里,都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我们穿过几片菜园,看到了长势茂盛的棉花和金针花,还有嫩绿的丫丫葫芦和蔓藤的番薯,来到清秀的梅陂河边,一棵歪脖子的老树,她斑驳的枝干,举着葱郁的树叶,伸向了清冽的水面,一个用铁链连着的竹排,在河里静立着。河的对岸,是碧绿的小山,是葱郁的树林。“春露雨添花,花动一山春”,山水的灵气依然还在,远去的是什么呢?是曾经光屁股的顽童,是穿花裙子、说普通话的妹子,是一场难忘的篮球赛,是一截青涩的初恋,是一个热火朝天的车间……人生苦短,过尽千帆,蓦然回首,哪一处的痕迹不是让人心疼的回忆呢? 从寂静而落寞的818回来,我又置身于繁华的都市,我一直在想,虽然,一批又一批的818人,离开了大山,离开了梅陂河,他们在城市里有了新房子,有了新朋友,有了新工作,但岁月就是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记的清晰回忆,右岸是值得追忆的青春年华,谁又能忘记这个叫做“818”的地方呢? |
-- 作者:华丽转身 -- 发布时间:2012/7/30 23:04:09 -- 这院子,因为没有人气而显得格外落寞 石头墙,红屋顶,这是曾经的谁家呀! 18栋,19栋,20栋,藏着的温婉记忆,可以写就一本大书。
木楼梯的吱呀声,传递着浓浓的回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30 23:20:03编辑过]
|
-- 作者:华丽转身 -- 发布时间:2012/7/30 23:21:29 -- 曾经的服务公司门前的标语还在,它也是寂寞的 马路两旁的家属楼,曾经的热闹,现在全消失的无影无踪 厨房,即便是简陋的厨房,也能漏下今天暖暖的阳光,日子就是柴米油盐呀。 开心的一户人家,他们的笑脸,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棉花也是当花养的呀 [此贴子已经被说话好听于2012-8-1 20:26:15编辑过]
|
-- 作者:华丽转身 -- 发布时间:2012/7/30 23:22:34 -- 这金针花,肆意地开出了一个属于818的夏天,感谢。 丫丫葫芦像一对伉俪般恩爱着。
指甲花开了,那个穿花裙子,会讲普通话的小姑娘已经远去了大上海
鸡犬也相闻 感谢泰和的康序今先生热情的款待
[此贴子已经被说话好听于2012-8-1 20:48:24编辑过]
|
-- 作者:淡然荷韵 -- 发布时间:2012/7/31 11:02:33 -- 有如此好朋友,好听真是有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31 11:08:03编辑过] |
-- 作者:殷兴 -- 发布时间:2012/7/31 19:23:24 --
木塔之稍忆 西湖畔有六和塔
前不久 中年比俺稍早枣之七个妹之一说洒家的塔没窗户 不好玩
在这里稍说 去西湖瞧三潭印月去
可能还是没能带好端午节之正宗荷香包
男子汉 还是稍识端午之草 或也有说语亦能成药之小芙蓉
黄玫瑰 比之更是稍梢好些
等待孰 们凯旋归来之 Her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31 19:24:50编辑过]
|
-- 作者:说话好听 -- 发布时间:2012/7/31 20:03:14 -- 谢谢华丽替我和水滴去看818 很久了,818回忆已深藏在心里,你的文字功底把我的心融化了 真的,再一次感谢! |
-- 作者:hlzyam -- 发布时间:2012/9/4 20:12:25 -- 感谢华丽,让我欣阅了一篇818的好文章。 |
-- 作者:说话好听 -- 发布时间:2013/5/31 18:43:03 -- 喜欢华丽 |
-- 作者:过气 -- 发布时间:2013/6/21 10:18:00 -- 写的好。那红顶房子俺看的真眼熟,嘿嘿。支持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