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818的家园-论坛(三线军工厂人的家园),欢迎您的光临!让我们共同来建设三线人的网上家园!  (http://818jy.com/index.asp)
--  悠悠三线情  (http://818jy.com/list.asp?boardid=22)
----  关于“三线”的记忆—一个时代的缩影(上)(来自于菜菜的行走手记)  (http://818jy.com/dispbbs.asp?boardid=22&id=7934)

--  作者:在路上
--  发布时间:2008/3/26 0:20:07
--  关于“三线”的记忆—一个时代的缩影(上)(来自于菜菜的行走手记)
 

关于“三线”的记忆—一个时代的缩影(上)

最近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写了“三线”,是作为“工业遗产”的概念提出的。这是除了《青红》以外,我第一次正面接触到的关于“三线”题材的作品。

 

能了解关于三线更多的背景资料固然有收获,但我觉得文章写得都一般。可能是因为视角不同,文章的作者们许未亲身感受三线企业及其生活。他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站在历史长河缓缓流经的今日,通过史料记载回首察看过去三线投射下的影子;当满目都是废弃的厂房和颓败的设施,当年的盛况只能凭一些老照片或简短的纪事来揣测和想象;当有了评述判断的风向标尺,这种臆想强加于钢铁建筑外形之上的现代情感,僵直而冰冷,就像纵横工厂的长长短短的管道。

 

会有这样的感受,主要是因为我就是在一家三线厂长大的,而三线厂在我的记忆中不是冰凉的死物,它是鲜活的记忆。

 

我所在的三线企业是一个电子厂,当时受辖于机械电子部083基地。这个电子厂和所有的三线企业一样,都有自己的代号。它被编上了“873”这个号码。

 

873厂具有相当的规模,由于保密的需要,建在贵州省的一个山坳里。这个山坳,在当时,距离贵阳市要3-4个小时的车程。

 

19646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搞三线建设的主张,并且表示: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毛泽东的讲话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认为,应在加强农业生产、解决人民吃穿用的同时,迅速展开三线建设,加强战备。从此,全国战备的气氛日趋浓厚,三线建设全面启动。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感召下,上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出现在西南、西北的深山峡谷和大漠荒野中。”父辈们当时都是热血青年,从学校毕业后,凭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和迫切的建设祖国的心愿,毅然离开城市离开父母,“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赴蛇虫遍野的荒山野岭。靠着“风餐露宿,肩扛人挑”,奇迹般在一片荒芜之地拔地建起一座“城”!不要说居民楼、厂房、宿舍、马路,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甚至每一株草,都浸透了父辈们的心血和汗水。

 

873厂有几千号人,俨然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厂区实际分为两大区,生活区和工厂区。工厂区按职能划分,比如厂办、供应科、销售科、引进办、一车间、二车间等等,非常清晰。而生活区的配套设施则一应俱全,有中小学校,医务室,图书馆,粮店,储蓄所,球场,副食品商店,车队,浴室……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生活资源并不匮乏。我在厂区的图书馆里发现了三毛的书,从此爱上三毛,父亲则从图书馆买了当时价值不菲的重编的《辞海》两册;隔几周厂里都会有露天电影上映,我提着小板凳跟随家人去灯光球场看电影;逢年过节有从外地组织运来的时鲜水果;夏天有车队送家属去清澈的河里游泳 ……

 

一个绝对单纯的环境,大家彼此之间都认识,这个地方没有秘密。谁家的孩子不好好读书,全厂都是闻名的。谁和谁谈朋友,那就是意味着在众目睽睽兼监督下迈向结婚这一步。厂里的人们大多纯朴善良,宽容地接纳了很多事情,大大小小。曾经收留了一对缅甸逃亡来的姐弟俩,拨给了一间房子,后来才知道姐姐是个贩毒的;收养了几个被人遗弃的尚在襁褓的婴孩,抚养长大,而全厂一起对这几个孩子保守身世的秘密。

 

 


--  作者:说话好听
--  发布时间:2008/3/26 19:47:29
--  
军工厂都是相似的,一车间 二车间 三车间~~~~
--  作者:liuzhaohui40
--  发布时间:2014/1/2 14:54:09
--  
忘记是谁推荐这个网站了,居然还碰到同一个厂的小妹了。你应该是和丽辉同学吧。欢迎你到长沙做客。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