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电视台播放的“舞林大会”(沪上电视节目主持人舞蹈大赛),不由想起了昔日我们庆化厂的舞会。
山沟里交谊舞的兴起是有一个过程的。记得某年我探亲回厂,发现厂里已开始在学跳舞了。出于对文艺的爱好,于是我也投入了这个行列。第一次学跳舞是在理化室一楼的一个大房间里,人真是不少,录音机里播放的歌曲是《妈妈的吻》。这个曲子速度中等,节奏清晰,很适合跳“四步”舞。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热心的车间同事。后来跟着舞蹈爱好者们又在三村学了几次,逐渐会了“三步”、“四步”、“探戈”等基本舞步。音乐本身就是陶冶情操的艺术,而跳交谊舞是老百姓的自娱自乐,也是丰富业余生活,尤其是闭塞的山沟生活的一种形式。
工厂有一次搞文艺汇演,各单位都有节目。庆化厂大礼堂的舞台上第一次跳起了交谊舞,那就是我所在的部门工会组织的、我们自编自演的《梁祝》。我们特地去泰和县城化五毛钱买了一本《交谊舞大全》,根据书上的解说和示意图,几个人一起设计了几套动作,曲子就是小提琴曲《梁祝》。优雅的旋律中我们翩翩起舞。女舞伴着白衬衫,蓝西装裙,黑船鞋,脖子上带自制的红色领节;男舞伴着白衬衫,蓝长裤,黑皮鞋,带彩色领带。可能由于舞蹈创意较新颖,最后得了一等奖。自此以后,庆化厂的交谊舞又进入一个新阶段。
厂里办起了舞会,几乎每周六晚上都有。起先是由各部门、车间的工会自发轮流举办的,主办单位为了表示欢迎,还会准备一些糖果、茶水之类的食品。舞会一般以海报或互相邀请形式发出通知。地点则有许多了,由车队主办的舞会就在车队的篮球场上,灯光通亮,人满为患;由七车间主办的舞会就在楼上的图书馆里,照样人流不绝,热闹非凡;五车间、学校、机关科室等单位主办的舞会,场地有放在黄坑俱乐部(原先是托儿所的那个矮平房)的,也有放在大礼堂舞台上的。后来厂工会也多次举办舞会,使这一群众活动形成了一股热潮。
参加舞会,有不少夫妻成双成对而来,也有不少单身青年加入。人们穿戴整齐,有的还略作打扮,十分庄重。舞场里音乐优美,男女职工互相邀请,彬彬有礼,人多时,互相碰撞,好不热闹。各单位的领导甚至厂领导有时也来参加,仅管有的并不太会跳,只是来学学,而且时间也不长,但足以表示了对群众活动的支持。 小小的舞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里人的真诚、坦率、热情、平等,这是我后来到其他单位很少看到的。
离开818厂已有10多个年头了,想起那里的一切,就感到年轻了许多,快活了许多。真的,这是人生旅途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思念。重回818厂看看是我的夙愿,总有一天要去实现。
中年跟帖链接:http://www.30-60.com/bbs5/dispbbs.asp?boardID=51&ID=159625&pag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