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没来,论坛冷清了。但见到好听转来的回忆贴--《一封来信》,依然感动不已;要感谢那位不知名的小朋友,其实他(她)并不是孤独一人在那些烈士墓前祭扫,相信会有许多身处远方的818人都会在这样的时刻纪念缅怀他们!尽管时间已过去三十多年了,但烈士们的音容笑貌在我们的脑海里依然还是那么的清晰!算算日子还在“清明”时节,谨以此短文表达哀思!
在七十年代初期,按现在的说法,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全面破坏,当时的我军装备不行,战术不行,训练也不行(都在忙于搞运动)。南越的阮文绍集团企图乘中国国内闹“文革”,美国与北越又打的焦头烂额之际,公然侵占我国的西沙群岛。南越海军的总吨位虽不比中国海军强,但我国海军的大型舰艇都部署在北海舰队,比之南海舰队,南越海军还是有海上优势。就是在这样毫无优势和胜利把握的情况下,一代伟人——毛泽东果断下令了“打”。面对南越这四艘美国造的最大一千七百吨的护卫舰,上面有炮瞄雷达。也就是说,由雷达发现目标,并直接控制火炮向目标瞄准射击。南海舰队迎战的是架着机枪的渔船和最大吨位只有五百吨的猎潜艇,装备实力悬殊极大。凭着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海军战士在海上扔开了手榴弹,最后打得南越海军抱头鼠串。
当年,诗人张永枚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西沙之战”来赞美南海舰队的战士和渔家民兵,作家浩然也有小说《西沙儿女》描绘南海儿女对祖国岛屿的不灭情怀。当时的818厂广播站可是连续播放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知哪位好记性的可以说出一二来?只可惜这些因与江青挂钩的“文革”作品,现在已难以找到。要不然的话,可以摘录几段,让现代人看看文学作品中展现的西沙之战。
这还有一个小插曲:据说那时蒋介石怕大陆北海舰队大型水面舰艇南下后,形成对台湾的南北夹击之势,命令对南下经过台湾海峡的大型舰艇一律予以击沉。不过在西沙之战接近尾声时,我东海舰队两艘053K(北约称“江东级”)护卫舰驰援南海舰队,在经过台湾海峡时,国民党“国防部”值班室请示蒋介石要不要打,蒋介石以“南海形势吃紧啊”一句话,送走了这两艘舰南下。
这场以中国胜利告终的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小艇打大舰的经典战例。由于当时越南战争如火如荼,这场中国南越之间“小越南战争”似插曲被世人忽视了。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海军不得不靠那么原始的武器---手榴弹去战斗,是全国军工企业的耻辱!!
也就是差不多那个时期,818厂接受了当时国家“五机部”、“六机部”下达的研制海军导弹部件任务,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十二连”(620的前身)专门从事这项研究及试验工作。由来自上海的化工专家--唐尚德任“连长”负责主抓此项任务,其“副手”由另一个化工专家--庄维良担任。在他们的领导组织下,当时“十二连”的工作人员真的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较短时间内,克服种种困难险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接连取得了多次试验的成功!也因此受到国家部委的嘉奖!可以说他们都是为国家、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的有功之人!
当时此项目经过部委组织的专家论证(海军部也有参加),由于原来的研制工作条件简陋,决定重新选址建立新的研究基地。这样唐叔、庄叔他们又多了项工作任务,白天实地勘探地形、夜晚讨论研究制订方案,忙得一塌糊涂;最终选址在上龙坑里面,也就是后来的经纬厂址。据说在扩初设计的厂房图纸上,那个车间里的防爆墙要一米多厚呢!(还是钢筋水泥的)可想而知,他们日夜奋战的研制工作是多么的危险啊!就在这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时,大家讨论决定抓紧时间,在原来的试验地方进行最后一次试验工作,然后全体转入新址啦。可就在这最后一次的研制过程中,发生了当时谁也不愿看见的那回庆化厂的“惊天大爆炸”!
先写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