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答应好听写点文字,却一直没有动笔。值此“八一八情怀”开通一周年之际,好听又邀我们说两句,夫人说欠债要还, 谁叫你欠了好听的文债呢?想来也是,这文债是该还了。怎么还呢?近十四年来懒于动笔,连信也懒得写,凡有事一个电话来去,OK,搞定。方便是方便了,可文章却不会写了,提笔尤如千斤重。只能胡乱塗几笔以抵文债,充数于“一八情怀”一周年之纪念吧。
岁月的长河不断地冲刷着我们的记忆,记忆的河床上留下了无数个埋藏着往事的卵石,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我和夫人分别于六九年、七0年进山,九二年出山,几乎是人生最美好的三分之一留在了山里,留在那青青的蜀水河畔,留在那漫山的映山红中。那山,那水,那人,那事, 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偶尔做梦还会梦到山里的情景。平时讲话,冷不丁地会讲到我们山里那时怎样怎样。夫人说我这是人老的标志。是啊,人到退休年令后总是会时常回忆往事,照我们这儿的老话说是“淘老古”。“淘”的时间久了,也曾动起想到山里去看看的念头,然而这只是个奢望,不无遗憾。但我们全家人还是会经常回忆山里的往事,有时和几个八一八的老同事(他们也调到此地工作)一起聊聊,意趣盎然。然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只能梦中神游了……
直到那一天,上海的老同事告诉我们八一八情怀的网址,看到了那些文章,看到了那些照片,尤其是看到了那熟悉的梅坡水库、寨下小学、寨下医院、上龙坑、山洞、三村、黄坑、电影院、食堂、办公大楼、二道哨……呵,多么熟悉,多么亲切。我们把网址告诉了同城的八一八同事,还约了几户老八一八到我家一起看文章,看照片,一边看、一边议论:这是六二0、这是某某某,这是某某某的儿子,一边看一边回忆往事。往日子弟学校的学生现在的中年人,正是他们开通了“八一八情怀”,让我们看到了想去而不成的八一八,激活了沉睡的记忆,我们拾起了记忆的卵石,不时地品味、把玩。我们一直看到、谈到很晚很晚。从那以来,我们经常打开该网址看看有什么信息,由此也和好听、清水塘、山里人等寻网上结为QQ好友,夫人也时与她们聊聊天。我们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个情结——八一八的情结。
感谢好听、感谢井冈山、感谢所有为“八一八情怀”提供文章、提供照片、辛勤劳作的人们。
八一八的人曾来自五湖四海,八一八的人又散至四面八方,无论走到哪里,不分年龄大小,不管认识与否,只要我们见面,一聊“家谱”,就会倍感亲切,因为我们都来自江西八一八,
我们共有一个情怀——八一八情怀。